地名:依力克其鄉(xiāng) | 隸屬:葉城縣 |
區(qū)劃代碼:653126210 | 代碼前6位:653126 |
行政區(qū)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新Q |
長途區(qū)號:0998 | 郵政編碼:844000 |
轄區(qū)面積:約0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1.12萬人 |
下轄地區(qū):17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巴什蘭干村 | ~200 | 村莊 | 因從前這里是過往人員的客棧,并處于村莊上部,故名。意為“上驛站”。…[詳細] |
阿亞格蘭干村 | ~201 | 村莊 | 因從前這里是客棧,處在村莊下部,故名。意為“客棧下部”![詳細] |
薩依吾斯村 | ~202 | 村莊 | 因這里是戈壁灘邊,故名。意為“戈壁灘邊”![詳細] |
阿孜干村 | ~203 | 村莊 | 因從前這里水渠邊有成片的野薔薇花,故名。意為“野薔薇”![詳細] |
艾肯博依村 | ~204 | 村莊 | 因從前本村中間有一條小溪通過,故名。意為“小溪邊”![詳細] |
喀帕村 | ~205 | 村莊 | 因從前從棋盤方向的洪水將此地沖成三塊,故名。意為“半邊地”。…[詳細] |
巴什拉依喀村 | ~206 | 村莊 | 因這里是在戈壁灘上打埂淤泥造田而成的村莊上部,故名。意為“淤泥地上部”。…[詳細] |
阿亞格拉依喀村 | ~207 | 村莊 | 因這里是在戈壁灘上打埂淤泥造田而成的村莊下部,故名。意為“淤泥地下部”![詳細] |
瓊艾日克村 | ~208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因從前一條大干渠從此地中間通過,故名。瓊艾日克,意為大水渠![詳細] |
鐵木爾巴格村 | ~209 | 村莊 | 因從前這里居住有一家鐵匠,并建有果園,故名。意為“鐵匠果園”![詳細] |
依力克其村 | ~210 | 村莊 | 沿用駐地村名命名。意為“牧馬人”。1984年為依力克其鄉(xiāng)依力克其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夏瑪勒巴格村 | ~211 | 村莊 | 因此果園風(fēng)比較大,故名。意為“風(fēng)果園”![詳細] |
古勒巴格村 | ~212 | 村莊 | 因為本村種植的林果業(yè)比較多,春暖花開似花園,故名。意為“花園”![詳細] |
團結(jié)村 | ~213 | 村莊 | 團結(jié)一詞源自近代女性的手工編織用語,“團”原指線團,“結(jié)”原指繞結(jié)。地名系漢語,意為各民族大團結(jié)![詳細] |
臺吐爾庫勒村 | ~214 | 村莊 | 當(dāng)?shù)厝罕娂s定俗稱。意為“倒湖”,故名。2017年由依力克其鄉(xiāng)農(nóng)場撤銷后,新成立臺吐爾庫勒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卻普呂克村 | ~215 | 村莊 | 該處牧草多而得名。意為“牧草地”。2017年由依力克其鄉(xiāng)林場撤銷后,新成立依力克其鄉(xiāng)卻普呂克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阿拉庫姆力克村 | ~216 | 村莊 | 該地處沙漠邊緣,沙漠比較分散,故名。意為分散的沙漠![詳細] |
地名由來:
早年常來人在這里牧馬,故名。意為“牧馬人”。
基本介紹:
依力克其鄉(xiāng)位于葉城縣西北20公里處,地處西部戈壁灘邊緣,轄14個行政村,2個農(nóng)場,67個村民小組。全鄉(xiāng)總耕地面積3.64萬畝,人均3 畝地,F(xiàn)有農(nóng)業(yè)人口1.12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3%;漢族占6%;其他民族占1%。屬于葉城縣以林果業(yè)為主的平原鄉(xiāng)之一。
依力克其鄉(xiāng)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氣溫差較大,四季分明,光熱充沛,少雨干燥,蒸發(fā)強烈,平原地區(qū)年均降水54毫米,年均蒸發(fā)2480毫米,全年日照2742小時,平均無霜期為228天。水土條件良好,光熱資源豐富,是農(nóng)產(chǎn)品、礦產(chǎn)資源的重要基地。其近年來培養(yǎng)的優(yōu)質(zhì)依力克其杏已在疆內(nèi)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境內(nèi)還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銅、鐵、玉
歷史沿革:
1950-1958年屬托喀依五區(qū)依力克其鄉(xiāng)。
1958-1972年屬五社夏合甫公社依力克其管理區(qū)。
1972-1984年為依力克其公社。
1984年為依力克其鄉(xiāng),沿用至今。
區(qū)劃:新疆·喀什地區(qū)·葉城縣·依力克其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