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寅街鎮(zhèn) | 隸屬:彌渡縣 |
區(qū)劃代碼:532925104 | 代碼前6位:532925 |
行政區(qū)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云L |
長途區(qū)號:0872 | 郵政編碼:675600 |
轄區(qū)面積:約207.2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4.67萬人 |
人口密度:22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1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寅街村 | ~2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解放初屬三區(qū)為寅街鄉(xiāng),后并武邑鄉(xiāng),1956年建為五一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1958年屬五一人民公社稱五一管理區(qū)、寅街管理區(qū)。1963年屬寅街區(qū)稱寅街人民公社…[詳細] |
武邑村 | ~202 | 村莊 | 解放初屬三區(qū)稱武邑鄉(xiāng),1956年建為五一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1958年屬五一人民公社稱五一管理區(qū),1963年屬寅街區(qū)稱五一人民公社,1970年屬五一人民公…[詳細] |
東風村 | ~203 | 村莊 | 1970年前行政村一級以“四合”命名,后取“東風壓倒西風”的寓意,村委會因此得名。…[詳細] |
河東村 | ~204 | 村莊 | 因村位于毗雄河東岸,得名河東村。村委會因此得名![詳細] |
栗樹村 | ~205 | 村莊 | 1990年以小西莊的“西”字和梨樹莊的“梨”字下半部合并為“栗”字,得名栗樹村。村委會因此得名![詳細] |
高營村 | ~206 | 村莊 | 因河埂倒塌,周圍村莊被河水淹沒,唯有本村地勢較高,未被淹沒,由此得名“高營”,村委會設(shè)在此地,故名![詳細] |
永豐村 | ~207 | 村莊 | 清光緒末年,村中陳姓成大家族中一名人,請來縣長為村中開溝排澇,使得莊稼永遠獲得大豐收。村委會設(shè)在此地。…[詳細] |
大莊村 | ~208 | 村莊 | 因建村時與附近的村莊相比,本村人多樹大,故稱大莊村。村委會設(shè)在此地,故名。…[詳細] |
勤勞村 | ~209 | 村莊 | 因當?shù)卮迕袂趧跇銓,加之地理環(huán)境山清水秀得名“勤勞村”。村委會因此得名![詳細] |
朵祜村 | ~210 | 村莊 | 朵祜:原名為朵古或多祜,是彝族氏族自稱,后演變?yōu)榇迕!岸囔铩边@一寫法,相傳是一縣官改的,其意是希望豐收,多福多德,村委會設(shè)在此地,故名![詳細] |
瓦哲村 | ~211 | 村莊 | 彝語地名。“瓦”為石巖,“哲”為凹子,”瓦哲“意為村子在石巖旁的一個凹子里。原村委會駐地位于此,故而得名瓦哲村民委員會。…[詳細] |
地名由來:
寅街,原稱虎街、貓街,因街期定為虎日,后更名為“寅街”。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云南省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廳評定寅街鎮(zhèn)為2022年云南省綠美鄉(xiāng)鎮(zhèn)。
基本介紹:
寅街鎮(zhèn)地處彌渡縣中南部,集壩區(qū)、山區(qū)、半山區(qū)為一體,東與祥云縣毗鄰,南與苴力鎮(zhèn)和密祉鄉(xiāng)接壤,西連巍山縣,北接彌城鎮(zhèn),鎮(zhèn)政府所在地寅街距縣城10公里,2000年撤鄉(xiāng)設(shè)鎮(zhèn),毗雄河和毗雌河交匯于境內(nèi),國道214線貫穿全境,F(xiàn)轄11個村民委員會,75個自然村,170個村民小組,全鎮(zhèn)總面積20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383畝,農(nóng)業(yè)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積0.59畝,有總?cè)丝?6676人,人口密度225人/平方公里,居住有漢、彝、白三個主要民族。
寅街鎮(zhèn)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為16.2℃,海拔1659米,年降雨量750毫米,常年主導風向西南風,年平均風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5月,寅街范圍編為城中區(qū)。
民國十四年(1925年),為第三區(qū)。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月1日,組建天寅鎮(zhèn)。
1950年,改為寅街區(qū)。
1953年,為第三區(qū)。
1958年,成立五一公社。
1962年,撤銷公社,改為寅街區(qū)。
1970年,復名五一公社。
1982年,更名寅街公社。
1984年,改為寅街區(qū)。
1988年,撤區(qū)建鄉(xiāng),改為寅街鄉(xiāng)。
2000年9月26日,由寅街鄉(xiāng)改為寅街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