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视频在线网址,亚洲av世界男人的色的天堂,黄色免费看网站,国产拔擦拔擦8xcom高清在线,黄色片子网站,国产美女一级特黄网站大全,新一级毛片国语版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晉中市 > 介休市旅游

介休市旅游景點

綿山
綿山AAAAA
   綿山風景名勝區(qū),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中國清明節(jié)(寒食節(jié))發(fā)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綿山風景名勝區(qū)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條支脈。綿山起源于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名介山,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筑,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guī)模的佛教禪林。綿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仿古建筑群風格多樣,從建筑的角度來剖析,綿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長,又加上設(shè)計者和建設(shè)者的現(xiàn)代創(chuàng)意,集華夏古今之精華,構(gòu)成了現(xiàn)代仿古建筑物的獨特風格。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qū)20公里,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最高海拔25……[詳細]
張壁古堡
   張壁古堡位于介休市城區(qū)東南10公里龍鳳鄉(xiāng)張壁村,背靠綿山,面對綠野,海拔1040米,周圓13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整座古堡順塬勢建造,南高北低。從堡北向下俯視,左、中、右各有一條深溝向下延伸。堡南則有三條向外通道,堡西為窯灣溝,峭壁陡坡,深達數(shù)十丈。堡東居高臨下,有溝塹阻隔,可謂“易守難攻,退進有路”。堡墻用土夯筑而成,高約10米。堡有南北二門,中間是一條長300米的街道。街東3條小巷,街西4條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北堡門筑有甕城,南堡門用石塊砌成,堡門上建門樓。街道兩側(cè)有典雅的店鋪和古樸的民居;幾座廟宇琉璃覆頂,金碧輝煌,點綴在堡內(nèi);還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見的琉璃碑。到處是古跡勝景,古香古……[詳細]
南莊古村景區(qū)
   南莊位于介休市區(qū)正南7.5公里的綿山腳下。是傳統(tǒng)文化名村,先后榮膺中國傳統(tǒng)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山西最美旅游村和3A級旅游景區(qū)等稱號。01張姓十八堂——興篤堂本村張姓居多。據(jù)現(xiàn)存張家神譜記載,自清代乾嘉年間至今,張家已傳至第七代。此與東門、南門古碑對應(yīng),由此可推,當時應(yīng)是張姓興旺時期。張姓在數(shù)百年繁衍中,出現(xiàn)過許多商賈鄉(xiāng)紳,留下不少豪宅,“張姓十八堂”就是形象注釋和生動概括,其中有忠和堂、春本堂、行篤堂、百忍堂、三多堂、恩箴堂等。02藏在南莊古村中的四合院——春本堂春本堂四合院,南房做餐廳,北房是會客廳。東西廂房,東為廚房,西為書房。院內(nèi)最精美之處北房磚雕,左面兩人,前是穿著寬袍大袖、手指日……[詳細]
虹霽寺
   虹霽寺又名滾鐘寺,位于介休市城西10余里的義棠鎮(zhèn)師屯南村的銀錠山巔,寺內(nèi)有虹霽寺塔、滾鐘坡、天王殿等。史料記載,該寺建于唐貞觀十三年,唐太宗破劉武周于汾州,立寺。該寺自唐初建,明萬歷年重修,清康熙年間復修,乾隆金妝,后幾經(jīng)戰(zhàn)亂。銀錠山巔古塔,系八角九層樓閣式磚塔,山前流過汾河,景同延安寶塔山,百姓稱“小延安”。   1993年,介休市加大開發(fā)旅游資源力度,虹霽寺如枯木逢春。當?shù)爻迯退聫R外還新增了寺牌樓、人工瀑布、得月亭等旅游景點。站在幾里之遙,人們就可看見矗立在銀錠山巔的虹霽寺古塔,雄偉的古塔同山前流過的汾河交相輝映。  2005年由于一些煤礦越界開采,致使銀錠山上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塔虹霽塔……[詳細]
介休汾河國家濕地公園
   介休汾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介休市三賢大道汾河大橋以南、108國道以北區(qū)域,南北兩岸各長2.4公里,南起勝利橋北汾河橡膠壩,北至森林公園西門,總占地面積為1000畝(其中水面450畝)。2013年,經(jīng)國家林業(yè)局、山西省林業(yè)廳專家組實地考察評估、集體評審和公示,介休市汾河濕地公園正式被國家林業(yè)局命名為國家濕地公園。湖內(nèi)蓄滯汾河河水、雨水和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的中水,蓄水達70萬立方米。舉目四望,勝似江南。公園以山水、植被、建筑為主題,形成了主入口、湖心島、清明園、福壽山、木棧道、濕地植物等景觀、景點。公園內(nèi)種植喬木、灌木、水生植物、地被植物等160種。樹木層巒疊嶂,層林盡染,湖光山色,流水潺潺,百花爭……[詳細]
介休市森林公園
   介休市森林公園于1998年經(jīng)山西省林業(yè)廳晉林復字[1998]第5號文件批準建立,總面積為667公頃,是一處市郊型的省級森林公園。介休市森林公園位于晉中地區(qū)介休市境內(nèi),背靠綿山,坐落在狐岐山和銀錠山上,分洪山和虹霽寺兩個景區(qū)。洪山景區(qū)位于座落于太岳山西北側(cè)的綿山腳下狐岐山,以源神廟為中心,境內(nèi)最高海撥1490米,最低海拔800米。處于黃土丘陵與土石山的接壤地帶,巖石為石灰?guī)r,大部分為黃土覆蓋。聞名古今的洪山泉就出露于洪山景區(qū)內(nèi),洪山泉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水自泉出,泉涌成池,有“勝水流膏”之稱。洪山水利博物館即設(shè)于源神廟內(nèi)。虹霽寺景區(qū)位于介休市區(qū)西南7公里處的汾河西岸義棠鎮(zhèn)師屯南村,虹霽寺景區(qū)以虹……[詳細]
太和巖牌樓
   太和巖牌樓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城東北20公里北辛武村。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造。因它通身包砌精美華麗的琉璃飾件,而被當?shù)厝朔Q之為“琉璃牌坊”。太和巖牌樓,原是該村真武廟前的門前坊,其坐北向南,占地27.7平方米。據(jù)傳,該牌樓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北辛武村晉商巨富冀氏家族冀以和在對村內(nèi)的七座廟宇進行補修時,在真武廟中軸線之山門前所新建。雖然現(xiàn)在只剩下了牌樓這個單體建筑,但是由此我們可以想象當年真武廟的氣勢,在明間西側(cè)柱底有“光緒丁酉年(1897)年造立”的題記。此牌樓為四柱三樓歇山頂琉璃磚石結(jié)構(gòu),坊高8.5米,長9.65米,寬1.55米,臺明為長方形,四周設(shè)壓檐石,中間用方磚斜墁,……[詳細]
介休張?zhí)m村
   張?zhí)m鎮(zhèn)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2500年左右)設(shè)置為鄔縣,作為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古鎮(zhèn),張?zhí)m在明清時期商賈云集,有“小北京”之稱。乾隆年間,張?zhí)m的古玩興盛起來。趁“康乾盛世”聚斂大量錢財?shù)臅x商,也把收藏古玩當成一種投資、一種風氣,致使張?zhí)m成為全國古玩的集散處!凹壹也貙,戶戶賞古”,一時蔚然成風。在收藏界張?zhí)m是大名鼎鼎,甚至盛名遠揚于海外淘寶界。坊間流傳:“可以不標北邊的平遙古城、南邊的介休綿山,在一些海外前來者手中打開的淘寶圖中,卻能清晰地圈出張?zhí)m。” 張?zhí)m村目前約有人口1.5萬,但本地人只占了三分之一,多數(shù)都為外地人。外來人到此就是為了從事古玩生意。每逢星期五,外地的古玩商人就來了,京津的居多,周邊……[詳細]
綿山大羅宮
   傳說因春秋時期介之推在此曾看到“三清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寶樹覆蓋八方羅天,曰大羅”的道家最高境界“大羅仙境”,后世遂建大羅宮。又傳說宗唐太之妹曾修道于大羅宮,唐玄宗時期復修。經(jīng)歷代修葺,大羅宮成為中國道教最大的宮殿,號稱“天下第一道觀”。大羅宮因歷代戰(zhàn)事,幾毀幾復,1942年2月2日侵華日軍又縱火燒毀。現(xiàn)在的大羅宮為當?shù)卮缶邮块惣⑾壬I4億巨資在原值上重建而成,迄今已經(jīng)建造道教殿堂60余座,塑造神像600余尊。大羅宮高懸于獅子山崖壁之上,高13層110米,層樓迭閣,青墻金瓦,畫棟雕梁。雄獅背馱整座宮殿,形象逼真,威武生動。一層至七層面闊五間,以財神殿、救苦天尊殿、三官殿、六十元辰殿、斗姆殿……[詳細]
綿山龍頭寺
   綿山景觀主要分布于巖溝東側(cè)半山腰。從介休市區(qū)驅(qū)車上108國道東夏線,過秦柏所在地西歡村不遠左拐,便是一條緩緩上升的12公里專用公路。再經(jīng)有薄一波題寫“綿山”匾額的山門牌樓,過光巖寺、朱砂洞、飛虎洞、楞嚴會舊址,便可到達龍頭寺。龍頭寺又名塔巖頭,因巖下黃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因唐太宗來綿山朝山謝雨,見雙龍顯靈而改為現(xiàn)名。龍頭寺有20余個景點。如《葉劍英元帥論綿山》、《介子推不言祿》、《屈原詠介子》等大型碑刻,以及百龍壁、賦詩亭、普救殿、南天門、關(guān)帝廟、龍門石牌樓等。從景區(qū)入口處拾級而上,過龍頭寺牌樓匾額,往左側(cè)山壁前一回頭,就見有一面闊大的山體前,雕塑有盤騰旋繞的眾多龍形,這就是百龍壁。與百……[詳細]
汾河濕地森林公園
   介休汾河濕地森林公園是汾河公園的北延工程,它位于介休市三賢大道汾河大橋以南、108國道以北區(qū)域,南北兩岸各長2.4公里,南起勝利橋北汾河橡膠壩,北至森林公園西門,總占地面積為1000畝(其中水面450畝)。它以“自然、生態(tài)、野趣”為建設(shè)理念,其景觀簡而言之就是“一條水帶、兩條長廊、三個綠島、四個景點”。其中,四個景點分別是東岸的“芳草渡”、“輪之舞”和西岸的“匯石園”、“野趣園”。汾河景區(qū)北段原有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有縱橫交錯的水網(wǎng)、長滿青草的灘涂、眾多野生動植物等眾多有利的先天條件,因此,在2005年10月,利用現(xiàn)有地形,再結(jié)合天然地表水,首次在此地嘗建自然濕地景觀。在建設(shè)過程中,施工人員盡量保留……[詳細]
秦柏嶺風景區(qū)
   秦柏嶺位于素有“三賢故里”美稱的山西省介休市,古晉賢人源緣于此,也是中國目前主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氣——寒食清明節(jié)的發(fā)源地,位于距介休市區(qū)只有9公里的綿山鎮(zhèn)西歡村,108國道旁邊。秦柏位于介休市西南15公里處的西觀村柏樹嶺,相傳為秦初植種,距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樹根部圍長16.7米,樹冠高16米,主桿高2.6米,距離地面1.5米處的樹圍11.8米,之上分有10各樹杈。每個枝杈平均周長3.1米,最粗一枝周長4.75米,F(xiàn)仍枝繁葉茂,常青永翠,樹蔭覆蓋面積近300平方米。秦柏比陜西黃陵軒轅柏(樹圍10米)粗了1.8米,其周長圍全國柏樹之最。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古樹,有“華夏第一柏”之美譽。據(jù)當?shù)厝私榻B,這棵……[詳細]
洪山源泉
   古稱獄族泉。在介休市區(qū)東南13公里洪山之麓。這一股源泉水質(zhì)清澈,常年奔涌,它穿山越洞,灌溉著介休縣13個鄉(xiāng)87個村莊的11萬畝農(nóng)田,人們習慣地稱之為洪山源泉。泉清見底,游魚可數(shù),渠道縱橫如同,浮萍四季長青。洪山為綿山支脈,古稱狐歧山。洪山泉為山下泉水主源之一,秒流量1.2立方米。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有“石桐水北流而注于汾”的記載。附近山青水綠,楊柳夾岸,梯田如畫,有江南風光。源泉之上有源泉神祠,俗稱源泉廟,寺廟依山面水而筑,居于泉眼近側(cè),建造富麗,譽為“華宮”。宋、明多次重修,現(xiàn)存為明萬歷十六年(1588年)移地重建之物。正殿5楹,東西配殿各3間,樂樓1座,左右是六角攢尖頂?shù)溺姽臉牵詈团涞睢?a href=/landscape/30/hongshanyuanquan.html >[詳細]
水濤溝瀑布
   綿山水濤溝,為綿山之靈,一條曲折十里的溪水,延伸到至綿山大峽谷中。水濤溝水資源發(fā)達,植被茂密,春有萬物復蘇,嫩芽抽新,枝葉舒展;夏天有茂林敝日,涼爽如秋,草密花繁;秋有山果累累,松濤陣陣,紅葉泛泛;冬有銀妝素裹,冰凌如晶,山舞銀蛇。水濤溝一年四季最高氣溫不超過29度,空氣格外清新,每平方米負氧離子含量為15000多個,故有天然氧吧之稱。水濤溝不僅水系發(fā)達,為北方山嶺秀水景觀一絕,既有南方水色秀麗旖旎的一面,又不失北方山水氣勢磅礴的大氣。水濤溝水系,最為奇特的是“十里畫廊,疊瀑大觀”。一條湍流不息的十里水系,大小瀑布近百處,一層層重疊而下,仿佛將光鮮的銀絲綢緞不停抖動,形成層層疊疊的瀑布波段。水……[詳細]
郭有道墓
   郭有道墓郭有道墓(第一批省保)時代:后漢地址:介休市城區(qū)東門外郭泰,字林宗,人稱有道先生,山西介休人,東漢末太學生首領(lǐng),位居“八顧”(指能以德行引導人的八個名士)之首。因看到東漢王朝-將滅,不應(yīng)征召。歸鄉(xiāng)執(zhí)教,弟子達數(shù)千人。不慕高爵,樂與士人為伍,被世人視為楷模。建寧二年(169年),病歿于家,時年四十一歲。墓地南北長50米、東西寬35米。墓向南,夯筑封土,下方上圓,高4米,下邊邊長13米,上圓周長52米。墓前原有東漢建寧四年(171年)蔡邕撰文并書丹《郭有道碑》一通,至明代已佚。清康熙年間傅山依原拓臨摹另刻一碑,立于墓前。碑高2.24米、寬0.9米、厚0.19米,隸書。碑文記述郭有道生平,碑……[詳細]
曹玠墓
   曹玠墓位于介休市義安鎮(zhèn)北鹽場村東20米。曹玠,介休義安人,北宋景祐二年(1035)進士,仕仁宗朝,與金人接觸屢積有功,敕封總理兵馬大元帥,慶歷三年(1043)卒,敕賜立墳。2008年修繕擴建為曹玠陵園。陵園南北長77.3米,東西寬20.9米,分布面積約1615平方米。園內(nèi)北部存元帥墓冢1座,底徑約6.9米,高約1.5米。墓前存碑亭1座,碑亭仿木結(jié)構(gòu)單檐歇山頂。亭內(nèi)存民國壬戌(1922)重立碑1通,青石質(zhì),螭首,高2.3米,寬0.78米,厚0.16米,額正中楷書題“恩旨”,碑體楷書“慶歷三年奉大宋誥封總理兵馬大元帥曹公諱玠字帝錫之墓”,背面額正中楷書題“流芳百世”,碑文楷書,記載元帥簡歷。亭前及……[詳細]
洪山關(guān)帝廟
   洪山關(guān)帝廟位于介休市洪山鎮(zhèn)洪山村中。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碑記載,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2003年維修,原址重建正殿、獻殿,F(xiàn)存為明清建筑。占地面積1762平方米。坐南朝北,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由北向南依次為戲臺、牌樓、獻殿、正殿及春秋樓,兩側(cè)為廟門(兼鐘鼓樓)、廂房及配殿。戲臺倒座,磚砌臺基高1.52米,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明間出抱廈,琉璃瓦剪邊。牌樓木構(gòu),四柱三樓式,戧柱、抱鼓石支撐,檐下十一踩斗拱密致,單檐歇山頂,綠琉璃瓦剪邊。春秋樓為二層,下層為磚砌窯洞5孔,前建木結(jié)構(gòu)單坡插廊,施通間鏤雕雀替,東西設(shè)踏步;上層為磚木結(jié)構(gòu),面寬三間,進深二椽,單檐硬山頂,綠琉璃瓦剪邊,明……[詳細]
綿山天橋
   天橋是因修筑在懸崖絕壁上的棧道而得名,有千余年的歷史。是一處長300余米,寬不足1米的世間奇特的云中棧道。上離山頂200余米,高出云表;下距溝底300余米,懸于半空。多云天氣漫步橋頭,人從橋上過,云在腳下涌,平步青云,-。此處不僅有綿山龍王化作柏龍駐足懸壁、神兔助高僧志超通過斷崖的神奇景觀,更有中國最險絕的軍事要塞石勒寨和唐太宗李世民為感恩太上老君所建的洞神之宮。正殿主要有“三洞大教主”之一的神寶君塑像。兩側(cè)為“南北五祖”、“七真人”及眾仙殿。橋下長洞內(nèi)塑有老君歷世應(yīng)化身,以及我國古代四位發(fā)明家的造像。真武殿、天蓬殿、三官殿、水母殿、二郎神殿塑像均為唐宋風格。漢高祖劉邦的謀臣張良,輔佐劉備三分……[詳細]
祆神樓
   祆神樓(第四批國保)時代:清地址:介休市順城關(guān)正街東隅是原祆神廟的組成部分,樓因廟而得名,是一座門樓、樂樓與過街樓相接合的樓閣式建筑。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廟毀,萬歷年間改建為三結(jié)義廟,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至康熙七年(1668年)又對結(jié)義廟進行重建。乾隆五十年(1786年)建祆神樓。祆神樓位居廟前,既是山門,又是點綴街心的過街樓。平面呈“凸”字形,凸出的部分為過街樓,面寬進深各三間,東、西、南三面通道,高二層,中設(shè)平座,上施重檐。樓較寬的部分下層為山門,上層為樂樓。下層山門面寬五間,進深四間,周設(shè)圍廊,空間敞朗,山門腰間平座與過街樓平座銜接,上鋪樓板,形成向廟內(nèi)獻神演戲的樂樓。樂樓居……[詳細]
晉中回鑾寺
   回鑾寺(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介休市綿山鎮(zhèn)興地村據(jù)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碑記:原為空王靈溪寺,建于唐中年間(881-885年),唐太宗欲登山禮佛至此回鑾,唐僖宗時(873——887年)改名為回鑾寺。五代末,毀于兵火,宋初重建,北宋末又毀。金天會十一年(1133年)“仍于舊基而興新構(gòu)”,F(xiàn)大殿明間脊枋下有“大元國至大元年(1308年)歲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子丁未時重建”的題記。廊下有明清碑數(shù)十通,記載了明嘉靖、清康熙、乾隆時維修情況。寺坐北朝南,占地近10000平方米。現(xiàn)存山門、天王殿、正殿、垛殿、東西配殿、脅配殿等建筑二十余間。主體大雄寶殿為懸山造,面闊五間,進深六楹,屋面琉璃剪邊![詳細]
全部介休市景點>>>